影响望远镜“亮度”的因素
一、物镜口径:如果用物镜口径(以mm为单位)除以放大倍数,如“30/8”、“50/7”、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以毫米为单位的通过望远镜射到眼睛处的光束直径。这个数值越大,你眼睛接收到的光或被观测目标信息就越多。我们的眼睛能感受到发光点的存在,必须接受一定的光通量。当被观测的物体的亮度一定时,观察距离和物镜口径成正比,因此,为了观察到更远的物体,要求采用更大口径的望远镜,所以口径越大的望远镜,看到的星星越远。同样望远镜的口径越大,需要看清楚的物体的亮度就可以越小。因此,使用大口径的望远镜能观察到更昏暗的景物。
二、透过率:透过率在产品设计时已确定,区别只是镀膜上的差异。宽带会反射0.5%, 普膜反射1.5%, 白片反射4%, 其通常单片的透过率为99.5%, 98.5%,96%,其实是一面的透过率,但在销售上一般就宣称是99.5%的单片透过率,而真实的情况是一面反射0.5%,光线穿过玻璃后从另一面出来, 又被反射了0.5%. 一片镀宽带膜的玻璃, 其透过率应该是(99.5%)2,即为99.0025%.
我们以一具镀宽带膜的普通保罗望远镜为例进行计算:
(一). 计算透镜的透过率:
1、物镜胶合件,与空气接触的2个面(胶合面无损失)。
2、目镜一单件,一胶合件,共4个面。
透过率:(99.5%)6 (6表示6个面)= 97.04%
3、棱镜:保罗棱镜由于全反射,两个直角无损失,一组棱镜共4个面。
透过率:(99.5%)4 = 98.01%
三、散光:影响观测效果的其他因素是散光。一些劣质望远镜为了误导消费者,甚至将镜筒内壁涂成红色,这违反了最基本的光学常识,在镜筒内产生反射杂光,这样的望远镜观测景物就如同白天看电视一样。而正规望远镜镜筒内壁无一例外涂以黑色的吸光材料。望远镜通过镀膜来改善光学镜片的通光效果。不镀膜的光学镜片,会反射掉很多光线。镀不好的膜或者装饰膜进来的光线会被反射掉,造成成像昏暗,还原度不够,偏黄。比较理想的镀膜,并不是那种颜色的膜层好而是应当按照玻璃的折射率来选择相应的膜层,也就能最大的还原景象。现在广泛使用的宽带膜,效果更胜一筹。
|